情人節
又進了市政府機房監獄裡,
盯著似乎永遠都跑不完的進度條,甚麼也不能做。
正思考著這段空檔時間可以做甚麼時,忽然想起,
雖然我早已將九把刀近60部的小說通通嗑完,
但之前看的”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”電影,似乎改了許多情節,
反正發呆也是發呆,就來回味一下吧。
五個小時後的我,站在頂樓吞雲吐霧,
心裡好像有些東西在四處衝撞著,想要奔放出來。
我想起情人節前夕寫到一半就被我放棄的文章,
那就,把它完成吧。
開頭與標題就是:我討厭情人節!
為什麼討厭?
因為這個節日和聖誕節差不多,
彷彿是女人對男人的表現考績日。
一定要送禮物、一定要吃好料吃大餐,
一定要去有意義有代表性兼浪漫死人不償命卻又一堆人的地方。
做到了,是應該的。
沒做到,就該死了。
只要在這些節日表現不好,
很抱歉,你一年來的付出很有可能就直接被打槍,
直接認為你不夠愛她、不夠在乎她。
所以每當這些節日逼近就讓我有莫名的壓力,
而每年都要來兩次這種戲碼更是讓我厭倦。
在我的觀念裡,平日遠勝過節日。
這用很簡單的數學就計算的出來。
節日加上兩人生日甚至交往紀念日,不過就5天,
一年裡平日可還有360天要過,5比360,
故得證平日比較重要。
再說,節日真的要過,也應該是兩人都能一起享受,
而不是一方萬分期望一方備感壓力,搞得像專案驗收一樣恐怖。
好吧,也許你會說上述通通都是我個人經驗和觀點,
抱歉,和我一樣情形遇到節日就想吐的人到處都是。
這是以前的我,而這個我苦了13年。
上述的情形,無非就是一種拉扯,一種價值和觀念的拉扯。
把它放大來看,一般情人或夫妻日常的生活不也大多是這樣?
你覺得重要的、在乎的,對方不這樣想,
你覺得沒甚麼的,對方偏偏在意的要命。
然後相處的時間裡,除了難得的恩愛時光,
其他時間通通都在玩這個沒意義又不得不玩的遊戲。
電影裡、小說中,只會看到蕩氣迴腸外加催淚的感人情節,
實際的狀況是,當熱戀的感覺褪去之後,
接下來的就是無止盡的爭吵和拉扯,
然後是雙方充滿怨念或是單方一把鼻涕一把淚。
只有相當少數的人可以享受完整的過程。
那麼愛情真的有這麼恐怖嗎?
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男人,在追一個女生的時候,
會盡全力的表現出自己的好,也隱藏自己的缺點,
改變自己配合對方,甚麼無條件的付出都沒關係。
這是天性,也是愛情裡很迷人的地方,但人類另一個天性叫做喜新厭舊。
當新鮮感沒了、熱情退了,接著發現對方其實沒有當初想的那麼好,
於是一種叫習性的東西就跑出來了,而這只是個開始。
九把刀的小說裡,女主角對著還沒追到他的男主角說:
你真的喜歡我嗎? 你怎麼確定你喜歡的是真正的我?
我也有很多缺點是你沒有看到的。
男主角則是在後半段告訴他的好朋友:
如果我因為要追到她而不能做我自己,那麼就算追到了也是假的!
說得很好,但是又有幾個人可以在喜歡或愛的人面前做自己?
因為我們都太害怕失去,太害怕辛苦得來的就這麼消失。
於是我們都在做自己與做對方想要的自己中掙扎、忍耐著。
久而久之,還衍生出一種”等價交換”的可怕價值觀:
我為你付出(或改變)了這麼多,所以你也要給我同等的回應!
這是一顆炸藥,足以炸毀所有愛情的美好。
每個人都想要享受愛情,儘管愛情是個虛無飄渺又主觀的東西,
但絕不是建構在拉扯、爭奪、以及等價交換上。
愛情真正改變我們生命的,就是那種常常只在熱戀期出現,
那種不計一切的付出。
是的,不計一切,但是不求回報。
我們長久以來都被教育著,有付出就會有回報,
如果回報沒有自然出現,那麼就自己去爭取!
這沒有甚麼不對,問題只在於我們都認為回報是別人給的。
真正的回報,是在過程中為了對方,
無私地改變自己的習性、自己的生命,
接著自然的接受那過程所帶來的回饋。
這種付出因為不”求”,所以不會給對方壓力,
於是便產生良好的互動,再藉此產生對兩人都有幫助的能量。
如此,我們才能真正享受付出、享受回報。
說道理很簡單,做起來卻超難。
幾十年來養成的習性、慣性沒有這麼容易改變。
所以我們才迷戀愛情、渴望愛情,還有戀愛的過程。
那正是可以改變我們生命軌跡的,愛情的魔力。
情人節已經過了,願那些不好的情節和戲碼,也一起過去。
不祝有情人終成眷屬,只祝每一個人都能夠真正享受愛情。
情人節,快樂。
盯著似乎永遠都跑不完的進度條,甚麼也不能做。
正思考著這段空檔時間可以做甚麼時,忽然想起,
雖然我早已將九把刀近60部的小說通通嗑完,
但之前看的”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”電影,似乎改了許多情節,
反正發呆也是發呆,就來回味一下吧。
五個小時後的我,站在頂樓吞雲吐霧,
心裡好像有些東西在四處衝撞著,想要奔放出來。
我想起情人節前夕寫到一半就被我放棄的文章,
那就,把它完成吧。
開頭與標題就是:我討厭情人節!
為什麼討厭?
因為這個節日和聖誕節差不多,
彷彿是女人對男人的表現考績日。
一定要送禮物、一定要吃好料吃大餐,
一定要去有意義有代表性兼浪漫死人不償命卻又一堆人的地方。
做到了,是應該的。
沒做到,就該死了。
只要在這些節日表現不好,
很抱歉,你一年來的付出很有可能就直接被打槍,
直接認為你不夠愛她、不夠在乎她。
所以每當這些節日逼近就讓我有莫名的壓力,
而每年都要來兩次這種戲碼更是讓我厭倦。
在我的觀念裡,平日遠勝過節日。
這用很簡單的數學就計算的出來。
節日加上兩人生日甚至交往紀念日,不過就5天,
一年裡平日可還有360天要過,5比360,
故得證平日比較重要。
再說,節日真的要過,也應該是兩人都能一起享受,
而不是一方萬分期望一方備感壓力,搞得像專案驗收一樣恐怖。
好吧,也許你會說上述通通都是我個人經驗和觀點,
抱歉,和我一樣情形遇到節日就想吐的人到處都是。
這是以前的我,而這個我苦了13年。
上述的情形,無非就是一種拉扯,一種價值和觀念的拉扯。
把它放大來看,一般情人或夫妻日常的生活不也大多是這樣?
你覺得重要的、在乎的,對方不這樣想,
你覺得沒甚麼的,對方偏偏在意的要命。
然後相處的時間裡,除了難得的恩愛時光,
其他時間通通都在玩這個沒意義又不得不玩的遊戲。
電影裡、小說中,只會看到蕩氣迴腸外加催淚的感人情節,
實際的狀況是,當熱戀的感覺褪去之後,
接下來的就是無止盡的爭吵和拉扯,
然後是雙方充滿怨念或是單方一把鼻涕一把淚。
只有相當少數的人可以享受完整的過程。
那麼愛情真的有這麼恐怖嗎?
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男人,在追一個女生的時候,
會盡全力的表現出自己的好,也隱藏自己的缺點,
改變自己配合對方,甚麼無條件的付出都沒關係。
這是天性,也是愛情裡很迷人的地方,但人類另一個天性叫做喜新厭舊。
當新鮮感沒了、熱情退了,接著發現對方其實沒有當初想的那麼好,
於是一種叫習性的東西就跑出來了,而這只是個開始。
九把刀的小說裡,女主角對著還沒追到他的男主角說:
你真的喜歡我嗎? 你怎麼確定你喜歡的是真正的我?
我也有很多缺點是你沒有看到的。
男主角則是在後半段告訴他的好朋友:
如果我因為要追到她而不能做我自己,那麼就算追到了也是假的!
說得很好,但是又有幾個人可以在喜歡或愛的人面前做自己?
因為我們都太害怕失去,太害怕辛苦得來的就這麼消失。
於是我們都在做自己與做對方想要的自己中掙扎、忍耐著。
久而久之,還衍生出一種”等價交換”的可怕價值觀:
我為你付出(或改變)了這麼多,所以你也要給我同等的回應!
這是一顆炸藥,足以炸毀所有愛情的美好。
每個人都想要享受愛情,儘管愛情是個虛無飄渺又主觀的東西,
但絕不是建構在拉扯、爭奪、以及等價交換上。
愛情真正改變我們生命的,就是那種常常只在熱戀期出現,
那種不計一切的付出。
是的,不計一切,但是不求回報。
我們長久以來都被教育著,有付出就會有回報,
如果回報沒有自然出現,那麼就自己去爭取!
這沒有甚麼不對,問題只在於我們都認為回報是別人給的。
真正的回報,是在過程中為了對方,
無私地改變自己的習性、自己的生命,
接著自然的接受那過程所帶來的回饋。
這種付出因為不”求”,所以不會給對方壓力,
於是便產生良好的互動,再藉此產生對兩人都有幫助的能量。
如此,我們才能真正享受付出、享受回報。
說道理很簡單,做起來卻超難。
幾十年來養成的習性、慣性沒有這麼容易改變。
所以我們才迷戀愛情、渴望愛情,還有戀愛的過程。
那正是可以改變我們生命軌跡的,愛情的魔力。
情人節已經過了,願那些不好的情節和戲碼,也一起過去。
不祝有情人終成眷屬,只祝每一個人都能夠真正享受愛情。
情人節,快樂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