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整理術:工作篇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終於!

這個粉絲團從去年建立以來就一直是個空殼,當初建立的目的是要寫下及分享一些我對於「整理」這檔事的心得感想。但你知道的,計畫總是輕易的就會和現實有很大的落差... 有鑑於最近常常收到通知說這個粉絲有新瀏覽數,但是裡面卻什麼內容都沒有,讓我那已經快消失的羞恥心有了一點反應,於是終於下定決心發文。

那麼值得紀念的第一篇文章,就從最近發生在我身上,關於「工作」的故事開始吧。

「工作」對於現在大多數人的影響,是「人生整理術」的五個主題裡最大的。除非你已經退休了,或是還沒有步入社會開始工作,否則它不僅僅佔據了我們最大比例的清醒時間及精力,同時也是影響收入的最大因素。所以其他主題例如金錢、身體、伙伴關係甚至感情都和它息息相關,這也是為什麼我把它擺到了第一個去。

前言講完,正式進入說故事時間。



認識我的朋友們,或是比較要好的同事們,大概都知道我「可怕」的工作史。這倒不是說我的工作內容或是我這個人到底有多可怕,而是目前這家公司是我職涯第五家公司,然後前面四家都已經倒了!這也讓我得到了「企業殺手」這種聽起來好像很威,但其實只是衰到爆了的綽號。

是的,大家都說是我「衰」,每次都挑到快倒掉的公司,就連我自己一開始也是這樣想的,但真的是這樣嗎?

先來個快速前情提要:

出社會第一家公司是個搞健康檢測儀器的公司,員工人數大概15人,我的職稱是 MIS 工程師,但在台灣有另外一個更多人習慣叫的名字叫「網管」。以身在南台灣高雄,且學歷只有私立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,它開出了 28K 的薪水給我,在當時算是相當高了。雖然我大概只待了三個月,它就開始積欠員工薪資,然後離開時還欠我一個半月的薪水直到現在。

第二家公司是一間文史工作室,員工人數 2 人,只有我和老闆。職稱是網頁設計人員,薪水一樣 28K,但是這次撐比較久,大概快一年時才開始欠我薪水。

第三家是一間搞地理測量的,員工人數大概 40 人。職稱回到網管,中間有幫我調漲了一次薪水來到 30K,這次撐了快二年,然後宣佈解散整個資訊部門,再過沒多久所有部門都解散了。

第四家來到了台南科學園區,是個搞太陽能的,員工人數大概 150。職稱是程式設計師,薪水核給我 32,100,我不知道 321 這個數字是核薪人員的幽默還是怎樣,總之我並沒有被幽默到。而且你是不是覺的依照前面的邏輯,這次應該會撐更久? 錯!這次不到一年就開始欠薪,過沒多久就掰了。

第五家現任公司,來到路竹科學區,是個美國上市的外商,台灣員工人數大概 100。職稱是資訊人員(約聘),薪水開給我 37K。一年後我轉為總部的正職 IT 工程師,薪水直升 45K,一年大約領 17 個月。這家也成為我人生中第一家待超過三年的公司,那種看到特休從 7 天變成 10 天的複雜感覺,大概也只有我自己能體會。雖然在去年因為我的「企業殺手」名號發功,導致整個集團被德商併購,但目前對我們來說也只換了個公司名稱和 Logo,做的工作沒什麼兩樣。

這一路上從本土中小企業,到跨國集團外商。薪水從年薪 3X 萬來到 7X 萬跳了兩倍不只。當然過程中有非常多的故事和心路歷程,但不是這次的主題,有機會再來談。

好的,於是在這看起來終於步入正軌的時候,也是問題開始浮現的時候。

某天很偶然的收到 LinkedIn (有點類似全球版的 104 + Facebook 的網站) 的通知,說我的個人檔案很久沒更新了。其實我帳號已經註冊很久,但一直沒有放心思在那上面。反正最近閒閒,就來更新一下,順便補上了這幾年的工作履歷。就在我更新完沒多久,獵人頭公司的顧問就找上我了。

一開始是一家印度的顧問公司拋出來的職缺,頭銜是 IT Manager。嗯,直升經理階,看起來很不錯。再仔細一看內容,工作地點:奈及利亞?有點熟又不太熟的地名。我立馬諮詢 Google 大神。喔,原來是南非的城市,然後治安差到你大白天開車在路上會被攔下來搶劫的程度。據說只要不是黑種人,晚上走在街上差不多是找死的行為這樣。

雖然 Package 包含獨棟住宿+保鏢+配車+司機+免費機票,但我可不想過那種只能來回在房子和公司兩個地方,哪裡都不敢去的生活。

下一個是馬雲牌阿里巴巴企業的 IT 工程師,工作地點:台北。嗯,我才剛搬家不到一年,暫時還不想再搬。

接著就進入重頭戲了。

找上我的是一家做大數據的軟體公司。在接觸到該公司的徵人主管前,我先通過了兩個獵人頭顧問的英文電話面試。接著來到了必談的重點:目前待遇及期望待遇。那時的我很想知道自己所謂的「市場身價」,也做了一點功課,知道目前獵人頭挖角的行情大概是原待遇+15%~30%不等,於是喊出了年薪 95~100 萬,然後就沒消沒息了...

過了一個多禮拜,就在我還在自嘲原來沒到那個身價時, 顧問忽然通知我說對方想和我接洽。和徵人主管第一次簡單的電話會談後,他約了總公司的令一位高管要和我做視訊面試。文字看起來很簡單,但其實整個過程一波三折,包括他漏看我的 e-mail,改了又改的面試時間和我出差行程強碰等等。而撇除這些外在事件,整個過程我的始終隱隱覺的不對勁甚至不太舒服。

到了原預定晚上面試的當天一早,我的「不對勁」情緒達到高點,雖然仍搞不清楚情緒來源,也整理不出什麼結論,還是決定打了通電話給對方徵人主管,告知他我要放棄這個機會。因為我住仁德,而它上班地點在高雄市中心,所以我用了距離太遠來當理由。很爛,真的。我後來回想用這個當理由,還不如說個人因素然後不便透漏都好很多。不過任何事都是沒有後悔藥可以吃的。

想當然爾,講完後就被對方洗了個臉,說我太快放棄、連上班方式薪水都還沒談、這個待遇在南部不太可能找到更好的 balabala… 感覺的出來對方是帶有怒氣的,而我的感覺當然也好不到哪裡去,只是一直和對方道歉。

後來我自己思考了很久,想搞清楚不舒服的感覺究竟是怎麼回事。人類的思維是很有趣的,當體驗到「負面」的情緒,幾乎都會馬上啟動邏輯分析判斷機制,然後先往外找個「替死鬼」,無論這個替死鬼是個人,還是事,或是物。把責任推到它上面,試圖讓自己好過一點。

我當然也不例外,自行推理出了是對方自己漏看 e-mail 還怪我沒電話通知、上班地點真的太遠、工作內容又是類似 routing 事項等等等。但就算這樣,找出了一堆看似很合理的原因,我的內在感覺依然不對勁。回家和老婆促膝長談後,她立馬突破了我好幾條盲腸。

如同前述,以前我也覺得自己衰爆了,不斷做倒公司,不斷被欠薪水。但慢慢的,這幾年走過這些過程,加上接觸許多改變我人生的伙伴和課程後,我發現這一切只是忠實反應出我的內在願望:更好的工作環境,更高的自我價值。如果公司不欠薪、不倒掉,我就不會馬上離開,去找更好的工作。於是我的內在選擇了最快速、最極端的劇本來實現願望。也因為這樣的經歷,讓我一直都很有危機意識。尤其是在現任公司待滿三年後,別人都覺得公司很好很穩定,而我卻反而戒慎恐懼。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忽然想去更新 LinkedIn 的一部分原因,進而有了這段特別的經歷。

其實這些都沒有問題,問題在於,待了三年之後,現在的我「過太爽」了。

以往的我很熱愛工作,做事都是全力以赴,非常的拼。當然不是說現在不熱愛不拼了,而是漸漸發現,以目前的環境和我的能力,大概只要出個三成力就足以完成所有工作,還能得到所有主管很高的評價。

起初我只覺得是我前面的努力有了回報,所以工作變得越來越輕鬆。這當然也沒有錯,但是當一切變得越來越理所當然,我的老毛病也悄悄的開始發作,一種名為「驕傲」的情緒。

我開始覺得,如果只出三成力就可以達成所有工作目標,甚至超出目標,那麼是不是代表我的「實際」薪水應該要更高?是不是代表這個工作或位置已經滿足不了我,應該要有更匹配的位階和責任?

驕傲之後緊接的症狀,叫做「名貪」,一種對於「名」的貪慾。

我開始流於數字遊戲,計算著我的薪水和獎金,要多久才能達到年薪百萬,好讓身邊的人知道我跨入了所謂人生勝利組的大門。開始計畫著是不是要內部轉職,或是需要什麼樣的契機才有可能升遷,進入管理階層,擺脫萬年工程師的職稱。

而不管是驕傲也好,名貪也罷,最最根本的原因,是我忘記了「感恩」。

我始終覺得人類這個物種最強大的能力,叫做「適應力」,它讓我們不管在什麼環境都可以生存然後前進。但同時它也是我們最大的弱點,因為它不僅僅去適應不好的,也會適應好的。好的事物適應了之後,就很容易覺的理所當然,而這個「理所當然」,就會讓你忘記感恩。

沒有了感恩,就沒有知足。沒有了知足,就產生各種慾望。慾望得不到滿足,於是得到了負面情緒。

「理所當然」是很可怕的,套用到我的狀況就是如此。無論是工作環境、薪資待遇、生活品質,其實現在都已經比以前好非常多,但我漸漸的被「理所當然」蒙蔽了視野,只選擇性的去看我想看的。身處一個跨國大企業,自然會接觸到許多的高級主管和管理階層,我開始羨慕他們的狀態和薪水。當看到同事們薪水獎金不斷的加,然後升遷管理職,我也會覺的真好,什麼時候輪到我。

其實,努力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,或者說,更多的錢,以及更高的職位是沒有錯的。但重點在於追求過程中,「心態」是什麼? 以我自己為例,追求年薪百萬、管理階層,這些都沒有錯,只是我的心卻被他人對我的評價和物質生活的慾望所綁架。於是我的追求,不再是因為想要更好,而是出於對現況的「理所當然」以及對尚未實現的「匱乏」。

我終於搞懂了,為什麼始終覺得「不對勁」。那是我的內在靈性透過這個事件,不斷發出訊息,來告訴我現在的狀況「不對勁」。有趣的是,一想通之後,就沒有獵人頭公司再找過我了。

整個事件,從我更新 LinkedIn 開始到結束,只有短短的二個星期,而我的感受和省思卻非常非常多。若是我沒有去讀懂和正視自己的內在,搞不好又會發生什麼很極端的劇情,然後再摔個狗吃屎之類的。

於此,我真的,非常感恩。

更有趣的是,就在事件之後,我的工作忽然變得異常忙碌,Loading 回到接近 100%。但是我的心情卻像轉了個 180 度,每天非常的充實。就連平常超容易讓我不耐煩的同事,我都能心平氣和的協助他們解決問題。所以說,問題真的不是出在工作本身,而是「心」啊。


後記:後來獵人頭顧問又聯絡我,說其實對方徵人主管非常喜歡我,甚至後續面試都只是個形式,只要我點頭就可以開始去上班了。如果我還有意願的話,他可以去替我說情,應該還有轉圜的餘地。至於我的回答... 你覺得呢?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QNAP TS-212 開箱

多麼痛的醒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