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「藍領階級」來談「細緻度」

從「藍領階級」來談「細緻度」 從去年開始,住處旁邊的兩塊空地先後被建商買下,開始蓋透天的房子。理所當然的,許多勞工朋友會出現在工地。而這些勞工朋友,也就是所謂的藍領階級,也開始陸陸續續造成我們和附近居民的困擾。 例如一看就知道是私人的空地,結果完全不知會和詢問就大剌剌的把車開進去停。一看就知道是有在維護的綠籬以及種植的植被,直接腳就給它踩過去。或是把摩托車停放在一看就知道是別人家出入口的地方。等等等等,不剩枚舉。 而今天早上和老婆出門時,則是有點好氣又好笑的發現,我們綠籬旁用來噴灌的水管被勞工朋友們拿來晒衣服。我把衣服掛回了他們工地圍牆的上方,算是婉轉的讓他們知道,我們並不喜歡這些水管被拿來做這個很有創意的用途。 出門的途中,就和老婆討論到了所謂「藍領階級」這個話題,以及為什麼藍領在台灣普遍不被尊重的原因。 有沒有注意到我前面舉的三個例子,都用了「一看就知道」這個詞?因為這些真的就是不管有沒有受過高等教育,正常成年人一看就知道的。而他們依然選擇這麼做,大多數就是因為心裡沒有別人。明知道會給人造成困擾,但只要自己方便就好,被發現或被罵再說。或是覺得「啊不就是小事情,幹麻這麼計較?」。 我忽然想起之前曾在 YouTube 上面看過一支影片(連結附在文末),內容是一位住在日本的台灣人,拍攝日本工班去家裡修理天花板漏水的過程。基本上那算是個小工程,而日本工班從大門開始,沿路地板鋪保護墊鋪到廁所。接著廁所旁所有的牆壁和家具都貼上保護材,整個貼好貼滿。工班所有人都穿著乾淨整齊的衣服,進門前非常有禮貌的打招呼。施工前仔細丈量,過程中和業主說明施作的內容。完工後仔細的清潔施工區域,拆除保護材,鞠躬離開。 是不是和你印象中,台灣的工班差異很大?接著來看看台灣這邊的真實案例。 我目前所在的公司是一間德商跨國集團,由於我們生產的是半導體和先進製程的材料,所以對於安全和廠商的要求是極高的。廠商要能進來施工,首先要先上過環安和施工相關規定的課程外加考試通過,接著要提交公司401報表和一堆資料進行審查,最後再簽署一堆NDA保密條款和同意書。 而施工現場的要求當然也不會馬虎,例如台灣工地很常看到的用梯子走路這種厲害的技能,就絕對不可能在我們廠內看到。因為不用說走路,光是上梯子作業時下面沒有人扶著梯子,廠商就直接永久黑名單加罰錢了。綜上所述,可以想像能進來施工的廠商都已經是在業界中上水準的。 但今年我辦公室內的電腦機房施工,陸陸續續三個工班進來作業。完成之後是白色牆壁被梯子和工具刮了好幾道刮痕、天花板矽酸鈣板滿滿的黑色手印、地板到處有打牆挖洞沒掃乾淨的水泥塊,然後整間辦公室的東西佈滿一層灰塵。 不難想像,這些能進來施工的廠商,都已經是業界中上的了,但依然和日本普通的工班有著這麼大的落差。如果今天換做是其他一般的廠商,情況肯定只會更糟。 從這兩個例子,就可以清楚看出,為何藍領在日本被稱為「職人」,在台灣卻普遍被稱為「工人」。 看到這裡,請先不要誤會,我並沒有歧視台灣的藍領階級;相反的,我很尊敬和感謝他們。我們的生活裡到處都充滿了他們的影子和奉獻。住的房子、公司的建築、車輛行駛的馬路、把污水排進去就不用管了的下水道系統,等等等等。這些都是有他們辛苦的工作和付出,才讓我們使用的如此方便,和理所當然。 舉出這些對比的例子,目的是在於討論背後更核心的東西,也就是文章標題的「細緻度」。 這邊談論的細緻度,並不是單指有多仔細或細心,而是一種「為了別人多想一點、多做一點」的思維。例如前面提到的電腦機房施工的廠商,如果能想到梯子因為很長,難免容易撞到牆壁或其他東西,那在邊緣或邊角加上一塊泡綿或一塊布,就能夠很有效的防止刮傷或撞壞東西;打牆挖洞的時候,若是搭配集塵的配件和吸塵器,就可以盡可能的避免揚塵。 這些都是我真實看過工班這麼做的例子。而這些,也都是不會寫在工程完成後的驗收單裡的項目,但卻是「細緻度」的體現,以及影響業主和一般社會大眾感受的小細節。這些小細節長時間累積起來,也就成了「職人」和「工人」的分水嶺。 到這邊再來舉一個例子,順便工商服務一下。我的鄰居「Gold Home 居家規劃設計」(以下簡稱 Gold Home),是一個兩人公司,目前多數的業務是做系統家具。近年來因為案子越來越多,所以他們找了一個配合的系統家具師傅(以下簡稱師傅A)一起合作。這個師傅A呢,整體收費比我鄰居 Gold Home 多一點。但奇怪的是,許多發包過給師傅A施工的設計師,都曾和他們抱怨師傅A收費「很貴」。 於是 Gold Home 覺得很好奇,因為師傅A的技術和施工速度都是他們實際評估過,覺得很不錯才決定合作的。而收費也只比他們貴一點,照理說應該不會被嫌「很貴」呀?於是他們開始默默的觀察這位師傅A,結果也真的發現了一些原因。 其實原因不只兩個,但這裡就舉兩個明顯的例子來做對比。大家也可以從描述裡面看看,是不是能看出所謂的關鍵點呢? 1. 系統家具的案子,大多數都會超過一天。而這位師傅A,會在全部施工完之後將現場清理乾淨。 2. 施工期間因為會有板材裁切或挖孔,所以會產生木屑和灰塵。而師傅A會在全部施工完成之後,把櫃子和施工區域的灰塵清理掉。 這兩點其實沒有什麼問題,因為反正明天還要施工,又會繼續弄亂弄髒,那當然是等全部結束後再一次清理比較有效率。更何況還會清理就已經算很不錯了,台灣很多工班是施工完就拍拍屁股走人,清理是留給業主自己做的。 而 Gold Home 是怎麼做的呢? 1. 每天施工結束離開前,仔細清理現場,打掃地板,把所有工具和材料整理好再離開。 2. 所有的工具,幾乎都是有集塵功能或是配件的。雖然難免還是會有少量的木削和灰塵,但同樣每天在離開前將這些都清理乾淨。全部施工完成後,再用抹布和清潔劑仔細將家具擦拭乾淨。 相信聰明的你,一定也看出其中的關鍵點了吧? 系統家具其實很多案子是業主已經住家裡一段時間,想要改造房間或是特定區域。所以這些案子,施工期間業主是同時住在家裡的。就算是新屋做整間的,業主也會很常去看施工現場。 試著想像一下,如果你的房子正在施工,縱使你知道完成之後會清理,但每次到現場,看到工具材料灰塵滿地的現場,和看到乾淨整齊的現場,哪一個會讓你心情比較愉悅呢? 施工一定會有灰塵,但如果看到工班願意花錢買比較貴的,有集塵功能的工具,也每天把現場打掃乾淨,避免灰塵蔓延到其他區域,會不會覺得這個工班很用心呢? 甚至,因為材料搬運以及工廠的標籤貼紙,施工完成後家具上難免會有一些髒汙或殘膠。如果施工完成後都乾乾淨淨,不需要你再自己清理一遍,是不是會讓你覺得很貼心呢? 這些,也都是前面所講到的,沒有寫在驗收單上的項目,而且其實都不是大事。甚至很多人還會酸 Gold Home,說這些沒有必要,或是很麻煩。但如果像 Gold Home,工作時都能在這些小事上有為了業主多想一點、多做一點,累積到最後的結果就越來越天差地遠了。於是師傅A會被嫌很貴,會需要擔心接的案子不夠多;而 Gold Home 不但沒有被嫌貴,還案子接不完。 當我們越能夠在生活中「為了別人多想一點、多做一點」,也就越能展現出和別人「細緻度」的差異。最基本的,當然就是會越來越少去造成別人的困擾,或是去佔別人便宜。光是能做到這樣,就已經勝過當今社會多數人了,也更不可能成為別人眼中的白目或是三寶。 而更進階的呢,是會發展出一種「覺」,可以去感覺和發現別人沒有說出口的、甚至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需求。然後再針對這些需求去多做一點,效果就會比做了更多其他的事情來的好很多。於是別人在「事倍功半」很辛苦的時候,你正在「事半功倍」呢! 所以可以很肯定的說,能夠提高「細緻度」的人,不管在工作或是生活上,一定是會越來越好,不可能越來越辛苦的。 其實「細緻度」是一個很大的主題,有很多角度可以去探討,這裡只是先用「藍領階級」去切入。現實生活中,還有很多很多的例子和現象,都可以再去延伸「細緻度」這個主題,有機會我們再來探討。 寫下這篇文章,除了是一個近期生活中經驗的分享和探討,同時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期許。期許自己,能夠更「為了別人多想一點、多做一點」,也能夠發展出更多的「細緻度」和「覺」。 共勉之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※ 前面提到的影片:《阿倫日本生活》日本怎麼修漏水問題?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d-AzARmCbkM&t=1s ※ 猛然發現上一次發文已經是兩年前了,時間真的過得很快,希望下一次發文不是四年之後(被毆! ※ 「細緻度」的智慧,來自於章成老師「與佛對話」樸素禪修課程中,高靈訊息的延伸。 章成老師「與佛對話」樸素禪修 http://blog.xuite.net/mark001tw2009/twblog/152374389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QNAP TS-212 開箱

多麼痛的醒悟